
11月3日~5日,杭城高中正在举行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,也就是俗称的“高三一模”。距离首考还有60多天,这场考试股票配资知识网,被很多人看成高考前的一次大演练,又因为形式和题量上接近高考,也被看成是高考的“风向标”。
今年的“高三一模”有哪些新趋势?这场考试又该如何理性地看待?
难度系数与往年一致
试题体现对核心素养的要求
11月4日,杭城“高三一模”已经进行到第二天,考完的几门学科,试题引起了不少高中家长和学生的关注。
第一天的语文,作文题目是关于认知局限与探索可能性:“面对这个日益丰富多样的世界,人们需要思考:我能意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吗?我能拥有更多探索与发展的可能吗?对此,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。请写一篇文章……”
语文作文题目
有老师说,这次作文偏向思辨,要想得高分,不仅要结构严谨,还要有思想高度,对于高中生来说并不算太容易。
有高三同学考完数学,觉得试卷比较综合,容易的题目挺简单,像是送分题,不过拉开差距和梯度的难题也有,比较灵活。
潮新闻也查看了杭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研究室在8月25日发布的《关于举行2025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的通知》,其中就明确数学检测内容为高考(选考)范围(立体几何内容除外),其他九门学科检测内容为高考(选考)范围,难度预设为0.6~0.65。这个难度系数跟去年保持一致。
相关通知
“一模”的检测试卷是杭州统一出题,通常会体现一些高考新趋势。
杭州第十四中学英语教研组长邱皛发现,在英语学科上,题目灵活综合,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。“比如听力部分,好几个材料是设定在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,情境很真实,语言素材地道,学生不仅要把听力内容中的细节信息捕捉到位,还要推断说话者的观点、概括材料主旨,这种命题思路符合核心素养导向,和高考真题命题的听力考察是比较契合的。”
高考前一次“实战演习”
是诊断但不是“判决”
统一命题、全市高中参与、试题形式与题量接近高考——尤其对于赋分学科,“一模”能够相对准确地反映学生在杭州市的整体排名。因此,许多人将它视为高考前最具参考价值的一次模拟考试。
“它是现阶段的一次重要诊断,但不应被看作‘最终判决’,也不是决定胜负的依据。”邱老师强调,相比纠结于分数和排名,更重要的是借助这次检测明确首考前的复习方向,“‘一模’的核心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:一是查漏补缺,二是调整策略,三是心理适应,四是定位参考。”
邱老师说,与部分联盟考试相比,“一模”参与学校更多、覆盖范围更广,赋分科目上排名的准确度和对高考的参照性都更强,“尽管如此,它仍只是现阶段的一次诊断,重在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现阶段的学习状况。”
更重要的,是根据“一模”结果,在首考前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,包括错题分析与归类、复习策略优化等。
此外,“一模”在考场设置与考试流程上高度模拟真实高考,对学生的心态适应与调整也具有重要意义。面对这样的大型考试,学生需学会调节情绪,避免因过度紧张而影响发挥。“总而言之,‘一模’是高考前一次关键的综合演练,帮助学生积极、有序地迎接即将到来的首考。”
高三第一轮复习如火如荼
注重基础知识夯实巩固很重要
时间进入11月,虽然不同学校、不同班级进度有区别,但对于高三而言,第一轮复习如火如荼,赛程基本过半,再过60天左右,就要迎接高考首考。在这个关键节点组织一次测试,有助于学生精准定位自身水平,明确接下来的备考方向。
一位重点高中的老师分析:“从昨天的数学考试可以看出,基础题依然要落到实处,这一点非常关键。”掌握好基础知识,能够确保试卷中的基本得分;而提升综合能力,学会知识的整合、应用与迁移,则有助于在中高难度题目上取得突破。
这一点,邱老师也深表认同。
“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巩固这一原则,适用于所有学科。”邱老师强调,对于任课教师而言股票配资知识网,此次考试也是对学生学情的重要把脉。通过分析考试结果,教师可以更清晰地指导学生如何针对薄弱点进行训练,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指明具体方向。
按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